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底层接触地面的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基底面积时,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占地面积。
对于形状规则的建筑物,如矩形,可直接计算其长度和宽度的乘积。对于复杂的建筑体型,可能需要将各部分的面积分别计算,然后求和。
具体步骤如下:
- 确定建筑物的底层占地面积,包括墙体、柱子等所占的面积。
- 测量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或者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获取相关数据。
- 将长度和宽度的乘积计算得出基底面积。
注意事项:
-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尺寸测量错误或计算失误导致结果不准确。
- 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是否存在斜坡、台阶等特殊结构,这些都会影响基底面积的计算。
建筑基底面积的计算规则包括以下方面:
- 独立的建筑,按照外墙墙体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 室外有顶盖、有立柱的走廊、门廊、门厅等按立柱外边线面积计算。
- 有立柱或墙体的凸阳台、凹阳台、平台均按立柱外边线或者墙体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
- 悬挑不落地的阳台(不论凹凸)、平台、过道等,均不计算。
建筑基底面积不等同于底层建筑面积,也不是基础外轮廓范围内的面积。它是衡量建筑物占用土地面积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