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遥控器可以方便我们控制家电,遥控玩具等等。那么大家知道遥控器控制原理是什么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遥控器是如何控制物品的?
遥控器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分成两部分:遥控器发出的红外信号和物品接收器接收的红外信号。当发送信号时,遥控器内置的红外发射器会发射一组固定频率的特殊编码红外光,然后接收器在接收到特定编码光束的时候将它们翻译成一些特定的操作。这个过程在搜寻和跟踪目标信号后才会完成。
遥控器的编码方式
遥控器的编码方式包括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固定、学习和滚动三种方式。固定编码是指遥控器发出的每个指令都是一样的,这种编码方式成本低,但对于应用范围要求高、需要保密性的设备则不适用,如电动门、汽车等。学习编码是指遥控器能够通过学习遥控器本身没有的红外码,将这组码储存到自己的MCU当中,然后根据储存到自己的MCU当中的码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滚动编码是指发射器每次按键发射的编码都是不一样的,这种编码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码泄露、重复、接收机的误判和复制等安全问题。
遥控器的不足
虽然遥控器方便快捷,但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如控制距离的限制,操纵不精确,易受干扰等。未来遥控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遥控器逐渐向远程网络化方向转移,实现万物互联,让智能家居更加便捷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