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区面积指城市行政区内已成片开发建设、具备基本城市功能的区域。这一概念不同于用地面积,用地面积指建筑物或建筑群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建成区面积包括城市中的各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民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建成区面积在2022年达到63,676.400平方公里,相较于2021年的62,420.530平方公里有所增长。这些数据按年更新,反映了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郑州市为例,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22年的732平方公里增长到2023年的770平方公里,市域建成区面积从1351平方公里增加到1422平方公里,展示了城市发展的显著进步。
城市建成区形态影响着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和人口分布。通过研究长时序下城市建成区的演变情况,可以为政府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烟台市近23年的建成区面积演变情况分析显示,城市扩张速度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显著差异,这些数据为政府制定科学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明确城区范围的定义和边界对城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颁布的《城区范围确定规程》为城市研究设定了统一基准,确保各地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城区的历史发展轨迹,还能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合理规划方案。
建成区面积不仅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建成区面积,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