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是一种起源于法国、盛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它的发展始于1140年,止于16世纪初。其建筑风格独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尖拱形的拱和飞扶壁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形的拱和飞扶壁为特色。拱作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通过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组合,构成了飞拱体系,建立了建筑物的整体受力结构。飞扶壁是指用于支撑或加强依托于拱之上的墙体的构件。
窗户和玫瑰花窗
窗户是哥特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扮演了室内采光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建筑外墙上的一个装饰元素。在设计上,窗户要求比传统的果门要大得多,而且需要设计得多样化。玫瑰花窗是哥特式建筑窗户中的一种,它呈放射状或轴对称状,通常被放在建筑立面主要部位,是建筑外墙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垂直线条
哥特式建筑在垂直线条上有着明显的特点,它强调高度和纵深感。建筑师们往往通过设计细长的尖塔、高耸的拱笼和紧密排列的柱子,来让人们的视线感受到建筑的纵深。而这些纵向的线条又常常与水平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建筑景观,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