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起源于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主要指的是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最多的是生肖属相,每个地支都有一个属相标志,它是通过天干和地支组合起来的。
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每一个地支与一种动物相联系,其他针对天干地支的一些说法就有:天干地支、生肖相克,十二时辰,起居运程等等。
天干地支的理论在古代中国被广泛运用,历史文献和文字中多次出现,古代帝王们通过天干地支预测天时地利人和,以掌控国一的形势,御敌策略也用天干地支预测,它甚至还影响了中国农历的编制,每年农历年份都有与之对应的生肖属相。
至于天干地支历法,元朝时就有了,明朝时一部有关天干地支的著作:《周易参同契》出现,刘伯温将之继承并传承下去,成为清代民间最热门的知识,当时人们相信天干地支能够决定人的命运,选择贵头,定吉凶祸福。不过现代学者将之视为一种算算命的神秘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