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通宝是指燕山地区铸造的的元朝时期的货币,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种类之一。
大元通宝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开始铸造,到明代末期(1644年)后期不乏见于民间。大元通宝的正面图案为“大元通行宝钞”四个汉字,背面图案是汉文或蒙古文的“至正元宝”两个字,铸工精良,形制规整,通行于中国不少地区,如北京、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及蒙古、韩国等国家。
大元通宝流通于元代,是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分别在北部和南部的各个中心城市大量铸造。随着历史的转变,明清之际,亦有不少大元通宝流入江南的各个角落,延续了上百年的发行历程,是中国货币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大元通宝的出现反映了元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也展现了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变化。现今这些钱币已经成为钱币收藏家们的珍藏,代表着中国货币文化和历史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