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类别是针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分类的体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决定了在发生地震条件下,其能够承受地震所能达到的破坏程度。
按照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用途,中国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分为了不同的类别,其中包括A、B、C、D和E五个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类别依次增加,抗震强度也就逐步提高,抗震能力也相应增强。
抗震设防类别A为抗震等级最低的建筑。通常允许在花费较小、以增加居住面积、升值房价等为目标的居民用房中采用。但要注意,抗震等级较低的房屋,地震发生时受到的破坏也相应增大,居住在此类房屋内的人员伤亡率也相对更高。
而抗震设防类别E则为结构最为坚固的建筑抗震等级,其所需耗费的费用也会更高。这种建筑适用于储存特殊物品或贵重物品,或是一些特殊说明下需要具备高抗震能力的场所。
无论建筑采用什么样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居住人员和使用人员配合,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查与维护。只有平时重视,才能在地震发生时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安全。